【冬季養生】大雪過後進補最佳時機 中醫:冬季補腎利養生

保健美顏

發布時間: 2021/12/10 16:44

最後更新: 2021/12/10 17:00

分享:

分享:

中醫表示大雪過後是進補的最佳時機。

近日天氣顯著轉冷,冬季已然來到。節氣中的大雪亦在前兩天開始。過去小雪、大雪這兩個節氣代表下雪量,然而在中醫角度,此時正是冬天進補的大好時機。正所謂「大雪補得當,一年不受寒。」除適當進補外,如何去寒保暖,避免患病,同樣需要注意。

大雪時節,萬物潛藏,而養生則要順應自然規律。註冊中醫師陳志勇指:「冬藏的概念是冬天通人體的腎器,腎器亦是先天之本,補好腎的話,有助我們度過寒冷的冬季。而且在冬季,身體更能吸收食物中的營養,故補好腎,對於養生亦會有益有利。」

最新影片推介:

「大雪」過後應保養脾胃,食物選擇上以辛溫為主,有助促進血液循環,如羊、雞、山藥、生薑、蒜等。(圖片:iStock)

來到大雪這個節氣,中醫建議適量滋養,切忌亂補,宜用性味溫潤的補品為佳,以助陽氣生發。「建議選擇生薑、洋葱、山藥、桂圓等性溫的食物,虛寒體質則可以熱補湯藥調身。俗語謂:『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。』冬季的進補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,促進新陳代謝,畏寒的現象亦會得到改善,有助體內陽氣的生化。」

易上火人士勿進補

陳醫師提醒,若果平時就是陰虛、濕熱、痰濕體質,稍微進補就生內火的人,就不太適合再進補。即進補後容易口舌乾燥、潰瘍、面部生痘等,就不建議再多進補。

大雪和小雪最大的不同在於大雪後溫度更低,因此讓身體溫熱的辛香料與燉湯更適合在此時進補。此外,進入冬季後亦應遠離冰涼食品和寒性食材等。

外出做好保暖外,在家亦可以熱水浸泡雙腳。(圖片:iStock)

進補以外,在大雪時的養生另一要點就是保暖,尤其頭部、頸部最易受寒,外出最好戴帽或圍上頸巾。有謂:「寒從腳下起」,腳離心臟最遠,血液循環會較慢,在天氣冷的日子,如腳保暖不足,免疫力就下降,並易引起感冒及咳嗽等疾病。宜晚上在家以溫熱的水浸泡雙腳,從腳底暖起,身體也會跟着暖和。

冬季忌捱夜宜早睡

另外,亦要記得就算再冷也要維持室內通風,不能把所有的門窗緊緊關上,造成空氣侷促。而且室內密不透風,細菌、塵埃等有害物質亦會倍增,應每天開窗數次,以便空氣流通。

中醫建議冬季應盡量早睡或多睡,以補充身體能量,恢復精力。(圖片:iStock)

中醫養生強調作息有律、起居有常,養生非常重視形體和精神的調養,認為「眠食二者,為養生之要務。」良好的睡眠能補充能量、恢復精力,有「養陰培元」之效。「為了適應『冬藏』,此時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,忌捱夜,宜早睡,或適當多睡,以達到養精蓄銳的目的。」

此外,冬天常曬太陽,能壯人陽氣、溫通經脈,對調節情緒、改善人體狀態都有很好的作用。「適當的戶外活動,能促進身體血液循環,提高機體抗病免疫力。不過由於這時期室內外溫差較大,到戶外活動時,要注意提前做好熱身運動。」

大雪節氣過後,氣溫會顯著下降。陳醫師指,天氣驟冷,感冒、氣管炎、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,以及心臟病、高血壓、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關節疾患,都是這個時節的好發疾病。「心血管患者與長者尤其要注意血壓狀況,建議每天固定量度血壓,特別注意頭頸部與手腳的保暖。」

合桃味甘性溫,且富含營養,中醫建議煲湯以作冬季進補。(圖片:iStock)

中醫推介兩款進補湯水

黨參黃芪雞湯

材料:黨參40克、黃芪30克、杞子40克、淮山80克、雞350克、水2公升(煲2小時)

功效:補中益氣、健脾補腎

合桃黑豆烏雞湯

材料:合桃30克、黑豆80克、烏雞350克、水2公升(煲2小時)

功效:滋陰補血、養肝益腎

記者︰王嵐